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清 康熙 大长22厘米 小长15.8厘米 直径50厘米 攒盘由内外两层共十二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。盘折沿,浅腹,平底,圈足。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,沿面红彩“卍”字锦地描金团寿字,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,并描金篆书“寿”字。 攒盘又称为拼盘,为盛放食物的器具。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,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,并延续至晚清。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,少者五个,多者达二十多个,按件数的不同,又称为“五子...
清 康熙 高6.3厘米,口径34.5厘米,足径19.8厘米 盘撇口,弧壁,平底,外底双圈足。器内五彩绘凤仪亭图,外底青花双圈内花押款,画一树叶纹。 康熙瓷器装饰丰富多彩,题材广泛,以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绘制在瓷器上非常流行。凤仪亭取自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“王司徒巧使连环计,董太师大闹凤仪亭”,人物刻划生动,展现出康熙民窑五彩瓷的艺术风韵。康熙民窑款识多仿前朝款、堂名款和花押款,这与...
清 康熙 高46.3厘米,口径13.5厘米,足径15.2厘米 瓶盘口,直颈,丰肩,筒形腹,圈足。外壁五彩装饰,颈、肩部锦地开光内绘博古图,腹部绘人物故事图,屋内一人手持诏书正在宣读,前有跪者,手持笏板倾听,旁有站立的文官、武将,院内有武士数人。 康熙五彩在明代五彩基础上不断创新,获得了空前发展,其烧制技艺纯熟,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此器纹饰繁缛,施彩艳丽,人物刻划栩栩如生,为康熙...
清 康熙 高46.3厘米,口径12.8厘米,足径14.6厘米 瓶洗口,直颈,折肩,直筒形腹,圈足。外壁五彩绘长亭饯别图,描绘的是唐三藏奉诏取经离开长安时,太宗命文武百官到长亭饯别,老将尉迟恭(敬德)也亲自前来。唐僧久仰他的英名,便叩问当年战功及御果园勤王救驾之事,敬德一一道来。唐僧罪其杀生害命,敬德表示愿意皈依佛法。 棒槌瓶为康熙朝创制的新器形,康熙早期短粗、敦厚,中期以后器腹修...
清 康熙 高32.2厘米,口径50.5厘米,足径31.1厘米 盆通体呈八方形,折沿,深腹。通体五彩装饰,盆身绘花鸟图,老树新枝,梅花、玉兰绽放,喜鹊栖于枝上,折角处绘翠竹纹。折沿上绘折枝花卉和飞鹤纹,近足处外壁凸起如意头八个,内绘折枝花卉纹。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书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楷书款。底有一圆孔。 康熙官窑五彩多为碗、盘等小件器物,大件器物有花盆、瓶类。此器形制较大,古朴浑厚...
清 康熙 高33.2厘米,口径39.6厘米,底径21厘米 直口,弧壁,深腹,圈足。外壁以五彩描绘花卉为地,开光内绘《西厢记》图。此缸以《西厢记》为题材,描绘“惊艳”、“听琴”、“佳期”、“惜别”四幅场景,生动地再现了张生和崔莺莺传奇般的爱情故事。张生忠厚志诚,一往情深,莺莺情深意切,欲前又怯,红娘有勇有谋,成人之美,描绘得丰富细腻,生动传神。 康熙五彩为著名的清代彩瓷品种之一,许...
清 康熙 高15厘米,口径17.4厘米,足径17.4厘米 器呈直筒式,口足相若,底微凹入,玉璧形足。外壁以青花、釉里红、豆青三色绘山水图,远山近水、亭阁屋舍、苍松古柏等。用刻划、加彩等装饰技法描绘,自然逼真,为一幅精妙的山水画。外底脐心青花书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三行楷书款。 釉里三彩是康熙朝新创烧的高温釉下彩品种,它以青花、釉里红和豆青釉三种釉下彩相结合,也称为釉里三色。它以蓝色...
清 康熙 高7.3厘米,口径4厘米,足径4.5厘米 器因形似苹果,故称为“苹果尊”。口内敛,圆腹,内凹圈足。通体以釉里红装饰,口沿为缠枝花卉,腹部为四朵盛开的折枝花组成,有莲花、牡丹、菊花、茶花纹,胫部为莲瓣纹,外底磨款。 釉里红瓷是古代著名的釉下彩瓷品种之一,元代景德镇窑有烧制,明初洪武时期盛烧,永乐、宣德时期已十分成熟,明中期以后逐渐衰落,直至清康熙时期恢复烧造,釉里红色泽鲜...
清 康熙 高16厘米,口径19.4厘米,足径19.4厘米 器呈筒形,直口,直壁,玉璧形底。外壁青花书馆阁体小楷《圣主得贤臣颂》文,字体工整,笔法精细,下钤釉里红“熙朝传古”篆书方款。底心施白釉,上青花书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三行楷书款。 《圣主得贤臣颂》是汉代王褒奉汉宣帝刘询之诏而作。清代康熙年间,政通人和,文化昌盛。瓷制笔筒的生产也达到了鼎盛时期,不仅品种繁多,有青花、五彩、斗彩...
辽金时期 宽12.5厘米,高9.6厘米 器双面采用多层镂雕、透雕技法,管钻痕迹明显。正面雕刻主题纹饰:一男子在山石树林间骑马前行,迎面有人拱手相迎,后跟随从。黄褐色玉皮被巧作成柞树金黄色的树叶,表现秋山景象。背面雕刻双鹿纹和灵芝纹等。山石、鹿、人物是辽金时期“秋山”题材常用的组合,表现了人与动物在山林间的和谐相处。
辽金时期 长3.4厘米,高2.2厘米 器凹部凸起一钮,有穿孔,可佩戴。羊距骨俗称羊拐,东北地区沿用满语发音叫嘎拉哈,是北方常见的儿童玩具。以此为造型做成的玉佩,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。
元 长4.5、宽3.8厘米 器中心部隆起,倭角,内面利用黄褐色玉皮凸雕两金龟,其中一只口吐灵芝状祥云。在中国传统纹饰中,龟、灵芝都是长寿的象征。背面有鼻穿孔。
清 长5.3厘米,宽4厘米,高1.1厘米 此器双面雕,正面主题纹饰牧人、水牛、坡岸以及松树采用高浮雕,浅浮雕表现粼粼的溪水,层次分明,做工精细,并巧用玉料的两种不同颜色,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立体乡村风景画。背面浅浮雕山水、茅屋。器上方正中有系孔。这种长方形玉牌子明末至清代极为流行,又叫“子刚牌”或“子刚佩”,传由明末玉雕名匠陆子刚创始。
宋 长5.9厘米,宽3.7厘米 此器扁平体,双面雕。孔雀凹点眼,衔绣球正欲飞翔。翅膀用两排竖阴线雕刻,间以横线相隔。花尾上翘,尾根部上下并列两个钻孔,应为嵌接其他材质的簪体之用。
元 长8.2、宽7厘米 此器璧形,背面光素无纹饰,正面高浮雕双螭。其中大螭拱背出廓,巧妙形成隧孔,以供穿系套合。器两侧各有二个横穿孔,可与绦带固定。设计巧妙,造型生动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